分子系统中心党支部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在我国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以及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勉励令全国的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6月9日,在院党组和研究所党委的号召下,分子系统中心党支部组织集中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结合日常科研工作以及近期的疫情防控形势,纷纷在线分享交流,发出了科研工作者的心声。
支部书记王秀杰研究员表示,学习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进一步体会到总书记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尤其在当前新冠疫情影响的复杂国际局势下,更加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总书记讲“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研人员第一位的要求”。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爱国的最好体现,就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努力攻坚克难,在卡脖子关键技术,和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源头创新比跟踪模仿困难的多,因此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加倍努力。
支部副书记王洋洋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技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是生产力”以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和创新解释。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科技工作者,表现出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和勇攀高峰的勇气,以及快速行动、团结合作和科学客观的职业精神,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并通报了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上首先鉴定出病毒毒株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将所有的病毒相关科研信息毫无保留的与世界各国的科研同行和政府组织分享,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也为中国和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形下,困难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习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的回信深深鼓舞了我,我将一如既往秉持初心,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工作,不负韶华,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部宣传委员兼纪检委员王晓萃在分享中提到,习总书记的讲话也反应出了中央一直以来对于基础科研创新的重视,也正是中央对于基础科研,创新的重视,基于我们之前的科研积累,才能在这次抗疫中积极反应。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医护、军队、研究机构等多部门配合,共同阻击病毒,及时控制住了疫情,为全球抗议争取时间,同时在控制疫情后也对国外抗疫不遗余力的进行帮助,经受住了考验。现在国内多家单位的中和抗体的研发也在如火如荼,有些已经在临床测试,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因为我们自身的发展,医疗、科研实力的整体提升,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我们现在面对新冠疫情,我们更加自信。
支部组织委员兼青年委员史庆庆说,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非常关注和支持,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更要释放科技创新的动能作用,以所研所学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支部成员郇庆说,习近平总书记给科研工作者的回信亲切且令人备受鼓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尤其在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中被再次检验和证明。在被疫情阴霾笼罩的日子里,是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专业的指导、稳定了民心,是各位白衣战士用自己的知识武器与病魔战斗、抢回了人民群众的宝贵生命。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作为光荣的科技工作者,在这场战役中也义不容辞,疫苗研发和大数据应用挖掘是我们能回报社会的最好礼物,也是我们为人民群众筑起的科技防护之墙。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的主旋律。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强则国强。我们每天坚持脚踏实地、不断创新,那么便无畏将来的任何挑战,国家和人民生活便能幸福安康。
支部成员葛海涛提到,通过学习和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精神,让我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与勉励,让我们以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或研究生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与此同时也感受到总书记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以及伟大祖国对科技进步的强烈需求。过去的几个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从临床救治到物资配给,从病毒样本分析到疫苗研发,无处不体现着“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这句话的真谛。同时,联系到最近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企业一系列的打压、制裁甚至公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管理人员的拘捕等事件,让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正如总书记所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科技工作者的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正如总书记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期望与指示那样,我们应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支部成员魏昌硕在分享中写道,习近平总书记给科研工作者的回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醍醐灌顶,发人深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伟大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以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推动力。秦王扫六合,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这是冶铁技术,水利工程,农耕技术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自此科技创新成了浩瀚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星。近代以来,尽管中华民族经历了短暂的低谷,但是沉睡巨狮苏醒,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富起来的伟大历程,科学技术依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我们走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中,科技创新更应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时代是出题人,科研工作者就是答题人,先辈们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让共和国有了一个大国的底气,以袁隆平,李振声为代表的科研人员,解决了困扰中国人几千年饿肚子的问题,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在大疫面前为全国人民筑起了一条白色长城,这都是科技的胜利,科技创新也终将服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科研青年的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伟大志向,传承先辈们的伟大工作,更要勇立潮头,实现我们自己的伟大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探索科学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青年人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时刻牢记总书记“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我们要充分利用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意识,苦练创新本领,更要着眼于微,脚踏实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让我们乘着时代的东风,以科技创新为帆,前进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支部成员商汉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强烈的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信念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一份叮嘱。有幸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更有幸的是能遇上这样好的时代。科技工作虽苦闷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把握必胜的决心,攻坚克难必定有所收获。科技力量不分大小,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作为“螺丝钉”发挥作用,贡献力量,推断国家科技创新的车轮不断前行。
支部成员甄广晓表示,科教兴国,实干兴邦。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结构、生产组织以及经营方式的变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创新则为科技发展铸入了灵魂。全面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得以控制,数据分析、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的加持,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同疫情斗争到底。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作为后辈,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团结奋进、迎难而上的精神,立足基础,勇于创新,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正是我们青年一辈的使命和追求。
中心党支部近30位党员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之后,支部书记王秀杰研究员总结说:“大家对于总书记的回信有着很深的感触,但我们要把感想化为行动,在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方面一起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党支部成员不仅在发言中表现出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对科研工作者回信精神的深入领会,而且能够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的精神切实贯彻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心党支部及党支部成员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抑制新冠病毒候选药物预测、病毒受体的人群变异分析、病毒阻断剂筛选等科研领域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果。中心抗疫科研攻关团队预测的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之一硫酸粘菌素已被用于近100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避免了媒体报道的用药导致色素沉积而变“黑人”的现象。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团队合作,为化湿败毒颗粒成为首个获得临床批件的新冠肺炎治疗中药提供了理论分析支撑。证明新冠病毒受体分布无种族差异,相关成果已被欧洲CDC出版的《COVID-19快速风险评估报告(第六版)》引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国家重大疫情面前,中心支部党员表现出了科研工作者的担当,在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回信精神的鼓舞下,中心党员纷纷表示,不论多么危险和困难的科研任务和科研方向,大家都会随时待命,听党指挥,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