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祖国华诞日,承科技报国志”——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第六党支部举行党员大会暨“弘扬老科学家精神”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在祖国华诞及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2022年9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第六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暨“弘扬老科学家精神”座谈会。会议邀请研究所90岁高龄的老科学家陈秀兰研究员讲述“遗传所203组的故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申倚敏出席会议,会议由支部书记任勃主持。
“侨心向党这一词就说明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爱国”,陈秀兰老先生对她在科研路上的追梦故事娓娓道来。她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印尼,1951年完成高中学业后回到祖国并考入燕京大学生物学系,大学毕业后开始了胚胎移植、胚胎保存和胚胎分割研究的科研历程。她谈到,那时候科研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解剖镜,没有冷冻仪,没有吸卵管,什么困难都没能阻挡她们那一代科技工作者对科学的不懈追求,靠着自制的仪器,靠着“时间就是金钱”的信念,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她带领203室科研团队在祖国天南地北成功实现了兔子、三北羊和奶牛等家畜的胚胎移植,开创了我国哺乳动物胚胎移植研究的先河。1994年退休后,她致力于科普工作,出版了多部科普作品。在印尼19年,在祖国70年,陈先生谈到,回国是她一生最正确的选择,衷心感谢党和祖国,让她得以在科研和科普天地一展科技报国的愿望。
申倚敏表示,从陈先生身上深切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的爱国赤子之心和为人民服务无私之心,以及坚忍不拔、不惧苦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科学奉献精神,也更将激励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将科学家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曹晓风院士结合自身的成长谈到要始终保持爱国之情,不惧困难,勇攀高峰,在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向老科学家们一样,克服万难为国家做贡献。
每一位老科学家都是党史教育的“活化石”,他们的亲身经历是珍贵的“红色资源”,大家表示,要学习他们爱国爱岗追求科学的信仰,学习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座谈会后,任勃传达了2022年夏季院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他介绍了会议的主要任务、全院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强调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守底线思维,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本职,做好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科研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