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所首页

人民楷模“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

  

  “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件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生前说的话,一次次被回忆起,人们为之动容。 

  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之一就是李保国,他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生前,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科技特派员。30余年间,他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帮助农民增收35亿元以上。 

  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 

  李保国与山区治理的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河北农业大学等一批农林院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走出校门,走向占河北省全省总面积62%的山区,建立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受此号召,时年23岁的李保国上班仅十几天,便一头扎入太行山区,搞起山区治理。 

  自此,李保国的命运便与山区紧紧联系在一起。 

  1986年,李保国随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太行山高效益造林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组进入了人烟稀少的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望隆村。他与课题组的同事一同克服了山高谷深、风餐露宿等现实困难,踏遍了项目中心区的所有山地,获取到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结合望隆村与前南峪村的情况,为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层薄、土壤瘠薄、干旱缺水等难题,李保国在上述两村进行了爆破整地技术研究。没过多久,李保国等专家教授采取“山中造地”的办法,成功聚集土壤和水流。前南峪村的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跃升为90% 

  如今,前南峪村已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并获得“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被誉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太行山工作期间,李保国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出版《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绿色优质薄皮核桃生产》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杠头种出百元高价苹果 

  19968月,一场特大暴雨席卷太行山。 

  大雨过后,李保国等人组成的科技救灾团,从南到北视察当地灾情。一行人来到内丘县岗底村,发现村内已是一片狼藉。全村仅有的250多亩耕地全部被冲毁,村里的当家人、村支书杨双牛眼中含泪,带领全村向荒山宣战。此情此景令李保国心酸。他在别人丢弃的烟盒上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递给杨双牛:“等修成通往后山的道路,可以联系我。” 

  约半个月后,李保国的电话响了,电话的那头正是杨双牛。“李老师,您来吧,路我们修好了!”杨双牛说。半个月居然能修成几公里的山路,起初李保国不敢相信。等匆匆赶到岗底村时,他异常感动,也异常兴奋——有这样好的当家人,何愁灾后重建!于是,李保国及课题组成员决定进驻岗底村。在对全村8000多亩山地进行调查后,李保国拿出了为岗底村“量身定制”的苹果无公害管理方案。 

        

  李保国喜欢杨双牛称他“杠头班长”,就如同杨双牛也喜欢李保国称他“杠头司令”,因为两个人干事都较真。“要让农民把技术落实到位,必须先做给他们看,再带着他们干。”为了推行苹果套袋技术,李保国自掏腰包买来16万个果袋,手把手教农民使用,在全省率先给苹果套上袋子。待到秋天,袋子一撕,几天后苹果红艳夺目,每公斤能卖到30多元。 

  “农业生产不能只靠师傅带徒弟,必须走现代化、标准化的路子。”李保国觉得,果园应该像工业流水线一样,在标准流程下生产标准果实。从套袋、去袋、转果,到摘叶、铺反光膜、施肥……最终,李保国独创了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 

  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是2000年由这一“工业化流程”打造的苹果卖出单个100元的高价。如今,“富岗苹果”作为中国驰名商标,连锁基地遍及太行山区369个村,种植面积5.8万亩,产量超过1亿公斤,7万多村民因此脱贫致富。 

  百姓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 

  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奇迹,在太行山区不断上演。 

  在乱石丛生、草木皆无的河北省临城县凤凰岭地区,李保国用10年时间打造出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如今,这一以“绿岭”为品牌的薄皮核桃,已在当地种植20万亩,该核桃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 

  “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教给他们什么。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是李保国常挂在嘴边的话。 

        

  李保国也确实像个农民。他的个子不到一米七,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看起来和蔼可亲。按太行山区农民的话说:“李老师看着很土,不是个讲究人,啥也吃、啥也干。他腰里总别着钢锯和一把大剪刀,问啥教啥,没有一点架子,不像是个大教授,看着跟俺们村里人似的。”在山区农民的嘴里,几乎没有“李保国”这三个字,大家更喜欢称他“李老师”,或称他“科技财神”。正月里,家家户户都邀请“李老师”吃饭,他有时一天得赴6个老乡的饭局。一次在村外因交通堵塞,李保国的车开不进去,村民甚至拆掉了自家院墙,为他开辟道路。想起这些,李保国心中常会涌起一股热流。 

  每年200多天出现在山区,35年坚持不懈的工作中,李保国示范推广了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举办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了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3亿元,纯增收28.5亿元。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1998年李保国患上了糖尿病,2007年又被确诊为疲劳性冠心病,但他带着多种药照样常往山里跑。他去世前的4个多月,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201649日,李保国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前一天,还在石家庄主持河北省3个山区农业项目的验收会。 

    

  李保国扎根太行35年,用科技染绿荒山,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情爱戴。他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 

  他立足太行山,把科技攻关和扶贫攻坚结合在一起,长期奋战在农业科技扶贫的第一线,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寻找破题之道。他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聪明才智和务实苦干相结合,既闪烁着超人的科研智慧,又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充分体现了一个专家的治学之道,体现了一个学者的知行统一观。 

  如他所说,“扎不进泥土地,就长不成栋梁材。搞科研,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所有国人,特别是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我党队伍中各条战线的知识分子,都应以李保国为榜样,努力成为适应时代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心中有人民、事业有作为的先锋模范! 

    

  推荐人/单位:遗传发育所分子农业中心第一党支部 

  20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