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 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2020年4月23日,在第五个“ 中国航天日”和“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当年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们回信,情意拳拳、催人振奋。
1970年 4月 24日 21时 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5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50年后,孙家栋、王希季等 11位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从 1958年留学归国,孙家栋先后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导弹的研制工作,领导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工作。60多年来,所有中国航天发展的关键事件,他都是参与者、亲历者,从“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到“北斗”系列导航卫星,从东方红通信卫星到月球探测卫星,一件件国之重器的背后,都少不了孙家栋的身影。孙家栋也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他创新思路和方法,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诸多复杂难题。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经75岁的孙家栋接下了首任总设计师的重担。很多人对此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了,为什么还要冒这个险?万一失败了,辉煌的航天生涯蒙上阴影怎么办?对此,孙家栋的回答很简单:“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卫星发射并非一片坦途,航空航天风险极高。1974年,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20秒后爆炸了。“ 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痛哭起来”,之后的三天三夜,他与同事们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寻找火箭的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最终发现是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正如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在孙家栋先生身上充分展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唯实求真、探索创新、执著敬业、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诞生于科学领域,但不局限于科学领域,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精神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建设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越是在这个时候,以科技强国为底色的“ 两弹一星” 精神的弘扬愈发重要而紧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科学精神是现代科技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理性思维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全民族创新自信,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不断发展、凝聚和升华“ 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精神,使之成为支撑我国伟大复兴的民族之魂。
供稿:发育中心第二党支部
党员: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