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细胞生物学专业创立者:既然回来就应该去最需要的地方--郑国锠
2014年,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隆重揭幕了一尊手捧书卷的老人铜像,铜像沉默地座落在大厅里,安静的守护着老人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这座铜像是为了纪念郑国锠先生诞辰100周年而立的。郑国锠,我国著名的植物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细胞生物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他长期从事植物细胞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兰州大学首创了中国的细胞生物学专业,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曾任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更是连续三届担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14年,郑国锠出生于江苏常熟县。家境贫寒,他幸得亲戚帮助得以完成学业。1943年,郑国锠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博物系,获得学士学位;1947年获得该校的硕士学位,同年底郑国锠获得奖学金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美留学读博的郑国锠非常高兴,新中国的建立更加激励了他学成报国的信念,留学的每一天,他都在梦想着回国的日子。1951年,郑国锠完成博士答辩后,没有来得及拿到学位证书,就迫不及待地同妻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南开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和兰州大学都向郑国锠夫妇发出了就职邀请。郑国锠说:“如果只是为了优越的条件,完全可以留在美国。既然选择回来,就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郑国锠夫妇毅然选择了位于荒凉大西北的兰州大学。说是大西北荒凉可是一点都不夸张。当时的兰州被称为“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 灰蒙蒙的天,光秃秃的山,路是坑洼不平,最好的交通工具仅是马车。在去往兰州的路上,他带着夫人和小女儿几经辗转,听着马脖子上的铜铃叮当作响,走进了兰州大学。当时的兰大植物系,算上两位兼职教师全系仅有6位教学老师,14名学生。实验设备更是少得可怜,几架性能很差的显微镜、一台不能切片的切片机、一个不保温的保温箱、标本切片子奇缺,相关的图书连小书架的一半都装不全,系里所有的图书和标本切片都还没有郑国锠从国外带回来的多。满怀热血的郑国锠没有被匮乏的教学条件吓退,经过短暂的休整,开始了自己的教学之路。
1953年,郑国锠担任兰大植物学系主任,同年暑假,他亲自到上海采购实验仪器和试剂、并向国外订购实验设备、订购大批中、外文的图书和期刊,邀请在威斯康星大学时的同学、植物生理学教授吕忠恕先生来兰大授课。郑国锠在兰州大学开设了国内最早的细胞学课程和实验,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细胞生物学》高校统编教材,该书连续印刷了10万多册,同时由他主编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也是我国生物专业的“经典”实验教材。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大校长)为《郑国锠细胞生物学》题名
1980年,他在我国首创细胞生物学专业。他是我国提出细胞生物学概念的第一人。郑国锠不仅对实验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学生们的学业同样如此。工作期间,每天早上郑国锠都会来实验室,检查试验台是否清理干净,仪器是否摆放到位。在九十多岁的时候,他还要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都到家里,挨个向他汇报最新的研究结果、实验数据,制作好的显微镜切片等。每次学生们去见郑国锠都很紧张,因为他总是能一眼看出学生实验中的不足之处,以至于学生们对于科研实验丝毫不敢懈怠。郑国锠一贯严谨的科研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们。在郑国锠严格的要求下,兰大细胞所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生物学领域人才,如西北大学贾敬芬教授、山东大学的张举仁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杨维才研究员等。兰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崇英与郑国锠共事40余年,到现在王崇英教授依然记得,与自己同期的研究生,每月都要写一篇读书报告。每个人的读书报告,郑国锠都会非常认真的去看,对于文章的流畅度,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恰当,每一点差错都要给学生们指出来。郑国锠对待教学一丝不苟,同时也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
在学生王崇英与丈夫出国访学的那一年,女儿刚考上初中。郑国锠特地去拜托熟人,给他们的女儿分一个细心的班主任,好让王崇英夫妇可以安心在外学习。
听闻自己的学生结束国外学习,想要回到兰州大学工作时,郑国锠特别高兴,几次到学校的人事处,落实学生的来校手续。郑国锠教导学生做学问要先学做人,“为学先为人;业精于勤,勤能补拙;行成于思,思可创新。”这三句话郑国锠让学生牢记在心,不管走到哪里,心中都要有祖国,回归祖国。对于那些在国外求学的学生,他也是时刻关注着,鼓励学生们学成后,回归报效国家。
在上世纪70年代,学校的科研经费有限,郑国锠认为每一分经费都要花在刀刃上,用在学术研究上。同时,郑国锠在生活上十分的简朴,改革开放后,面对大多数人都向往的发达城市,他不为所动,家里的家具还是几十年前从老宿舍搬过来的老家具,不吸烟,不沾酒,一件衣服能穿十几年,不求名利,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郑国锠虽然生活朴素,但总是大方助人。1998年,南方发生洪涝灾害,郑国锠夫妇立刻拿出3000元捐赠给灾区。
2003年,郑国锠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颁发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20万港元后,便和夫人一同将全部的奖金捐赠给学校,成立“郑国锠生命科学奖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平日里,郑国锠对生活困难的学生也是多加照应。
郑国锠在生物学领域上有着卓越的研究,是我国细胞生物学界的泰斗人物,著作甚多,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植物科学家,但这些名誉称号却都比不上学生的一句“先生”让他笑得开怀。
作者: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原创 采集工程 中国科学家
分享:管理二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