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翔研究组在非中心体微管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7.05.25
微管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分裂、细胞迁移和细胞极性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动物细胞中存在两种微管,即中心体微管和非中心体微管。但是关于非中心体微管形成的机制,目前存在多种假说,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孟文翔研究组针对上皮细胞中形成非中心体微管的“锚定-释放”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细胞生物学以及活细胞成像技术详细研究了中心体处Nezha/CAMSAP3与 katanin p60的动态性变化及其与微管释放的关系,以及Nezha/CAMSAP3与katanin p60的敲降对微管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心体处,Nezha/CAMSAP3的聚集依赖于马达分子dynein的活性,Nezha/CAMSAP3和katanin p60共同促进微管的释放。这些实验证据表明中心体微管释放是上皮细胞中非中心体微管的重要来源之一。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上皮细胞中,微管的排布依赖于上述调节机制。该研究为非中心体微管形成机制的探讨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该研究于2017年5月15日正式发表于Journal of Cell Science杂志(DOI: 10.1242/jcs.198010),文章题目为“CAMSAP3 Accumulates in the Pericentrosomal Area and Accompanies Microtubules Release from the Centrosome via Katanin”。孟文翔研究组已毕业博士研究生董丛丛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日本理化研究所Masatoshi Takeichi教授实验室在数据分析中提供了重要帮助,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973重点部署项目的资助。
Nezha/CAMSAP3、dynein和katanin p60协调作用,共同促进微管从中心体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