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小麦育种试验基地建设研讨会暨揭牌仪式在赵县举行
发布时间:2011.05.23
为了加强与地方合作,促进我所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和成果示范推广工作,经我所和赵县有关部门认真讨论、友好协商,2010年8月双方签订了建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县小麦育种基地”协议。育种基地占地150亩,目前我所共有6个研究组已经进驻,开展小麦养分试验、抗病耐逆、新品种选育、品系示范等方面研究。
为进一步加强小麦试验基地的建设,更好的发挥这一试验研究平台的作用,5月12日,由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在河北省赵县农科所举行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县小麦育种基地”建设研讨会暨揭牌仪式。
出席此次研讨活动的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段子渊、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薛勇彪,书记宋秋生,副所长马七军、杨维才,以及赵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郭进考、河北省农科院副院长王海波应邀出席,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全体研究员以及研究所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研讨会由赵县副书记李建业主持。黄云锁副县长在介绍赵县基本情况时说,赵县是河北省第一批全方位对外开放县,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以小麦和玉米种植生产为主;曾先后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科技示范先进县。中科院小麦育种基地落户赵县必将为赵县的农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随后凌宏清研究员介绍了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总体情况,并就赵县小麦育种基地的发展和建设设想作了汇报,希望可以凭借已有小麦分子育种研究成果,逐步将该基地打造成全国小麦育种精品基地。
李静副院长、段子渊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赵县小麦育种基地的建立,应纳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与河北省的院地合作框架中,发挥院地合作的作用,按照产业发展的需求,集中研究所的优势研究力量,集成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将该基地建设成为一个既注重育种理论研究、又能展示技术的示范性基地,为国家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薛勇彪所长最后表示,此次研讨标志着育种基地的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研究所始终定位于服务国家农业发展,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育种研究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他特别鼓励研究人员一定要集中力量挑战更高的科学难题,解决育种工作中的瓶颈,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实现小麦的分子设计育种,培育出优良的品种,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小麦育种基地的建设情况和目前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李静副院长、段子渊副主任、张军卫县长、李建业副书记共同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县小麦育种基地”揭牌,并祝愿遗传发育所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