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体活动,增强健康体魄

发布时间:2013.04.17     

  2013年4月14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工会组织职工到设在沧州南大港的盐碱地改良利用“暗管排盐实验基地”项目区举行了“注重生态保护,重视国土整治”为主题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健步走活动。

 

  南大港试验区,东临渤海,北靠京津。是著名的退海河流淤积型滨海湿地区域,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是全国176个重点保护湿地之一。今年的倒春寒迫使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那16000多公顷的湿地芦苇不情愿的露出尖尖的嫩芽,在略有冷意的春风中向人们展示他们生命的开始。放眼望去,那暗管排盐试验区一株株、一行行的小麦已成为这片土地春天的使者,把试验区内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仿佛告诉人们,科学技术可以使这片土地变绿,可以激发它们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勇气。 

 

  健步走活动在中心旗帜的带领及悠扬乐曲的伴随下,我们沿着湿地中心区7公里路线快步行进。一路上,大家领略到蓝天白云、水网密布、草长莺飞的湿地特有景色。湿地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活动使职工们对湿地现状和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参观考察中科院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建立的南大港 “暗管排盐实验站”时,刘金铜研究员率领的研究组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该实验站的发展历程和重点开展的科研工作,并重点讲解暗管排盐技术以及关键的配套生态工程技术,并与大家就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从现场考察情况不难看出暗管技术对改良盐碱土方面效果明显,在水盐运移、耕层微生态环境优化、一次保全苗技术规程和提高粮棉产量等方面,为河北环渤海低平原1000多万亩盐碱地的整治与合理开发利用探索出一套新的技术模式和有效途径。

 

  活动中大家纷纷表示,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特色的健步走,不仅锻炼了身体,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收获了知识,还推进了中心的创新文化建设。对提高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凝聚力,以及观摩与中心的科技紧密相连的活动方式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