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举行新成员培训
发布时间:2016.09.18
2016年9月9日,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新成员培训顺利举行,今年加入中心的新同学和自2015年9月后加入中心的职工三十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以“共同圆梦,共铸辉煌”为主题,内容涵盖实验规则、科研习惯、创新能力、科研态度、科研道德等方面。
培训伊始,王秀杰老师首先代表中心对各位新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她简要介绍了中心的概况,并对中心“面向人口健康与现代农业两大国家战略需求,从整合遗传网络的角度出发,开展遗传调控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以攻克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相关重大与前沿科学问题为目标”的发展定位进行了解读。而后,王老师从自己在南开大学的求学经历讲起,一句“希望有一位先知,能够告诉我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激发了在场师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诠释着刚刚站在科研之路上求学者内心的迷茫。曾经,陈省身院士告诉她“到最优秀的地方,和最优秀的人做学问”,如今,中心的新成员们和她一样,选择来到遗传发育所这个优秀的科研院所,来到了分子系统中心这个拥有年轻PI团队和前沿交叉研究方向的大家庭,王老师衷心地期望优秀的科研平台能为大家插上梦想的翅膀。王老师告诉大家,良好的科研条件可以为个人发展奠定硬件基础,但成功还需具备三个重要的内在要素:一是勤奋,具有强的领悟力,不断培养和发挥个人的创新能力;二是理性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从事科研的道路上选择自己最喜爱、最有效、最有研究价值的方向;三是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高尚的人品。最后,她引用乔布斯说过的一句话“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希望大家让自己的科研生活更高效,更有收获。
在接下来的培训环节,中心研究员从五个角度分别作了主题报告。陈宇航老师从实验室规则要求谈起,对日常事务管理规定、实验室科研管理规定、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材料管理规定、公用空间管理规定、实验室安全保卫管理规定、实验室卫生管理规定逐一进行了解读。随后,汪迎春老师补充了良好科研习惯培养的相关内容。汪老师首先指出良好的科研习惯应该包括努力而规律地开展科研工作、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遵守实验要求和实验室安全守则、有责任感等,而最好的习惯则是每天高高兴兴做实验。他尤其强调了实验前期计划与准备的重要性,并以实例说明按时完成原始数据记录的必要性,同时希望大家不仅要做到不耻下问,更要不耻上问,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杜茁老师告诉大家,在科研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科研态度。在研究课题的设计环节,自己应选择适合的研究方向,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保持对科研的好奇心,遇到挫折时有信心并具有怀疑精神,在实验结果的解读环节,要保持客观性,诚实、谦虚且有责任心。杜老师以John Sulston教授为例,讲述了他9年如一日完成线虫细胞谱系图绘制的故事,告诉大家无论何时都需要具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钱文峰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在自身上有所突破,广泛的阅读,敏捷的分析,勇于尝试和改变,同时需要拥有强大的内心,创造知识的信心和决心。屠强老师从著名的Baltimore Case出发,为大家讲解了科研道德规范准则。他指出,任何伪造、篡改、剽窃科研成果的行为都应被唾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直面与指正。在大众对实验结果产生质疑时,应积极配合进行实验重复,调取原始数据佐证,同时,要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面对社会舆论做出理性而客观公正的反应。
培训最后,王秀杰老师做总结发言,她希望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中心师生在科研之路上共同圆梦,共铸辉煌。本次培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不仅对新成员们的科研工作有所助益,更蕴含着诸多做人做事的准则。新的人生正在起航,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让我们学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在科研的道路上不忘初心,让我们做有目标,有理想的科研人员,共同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