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18.06.27
6月21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13位专家(其中2名财务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在北京对 “十二五”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2013BAD05B00)” 项目进行了验收。项目验收预备会上,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蒋丹平表示,通过5年科技攻关,该项目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本次项目验收,要进一步凝练项目的重大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农业生产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希望大家围绕新时期的战略需求,进行前瞻性思考,并提出下一步重大专项项目建议。之后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该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京研究员的项目汇报,审查了有关材料,经过质疑和讨论,对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组织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合理,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和考核指标。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是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针对环渤海低平原4000万亩中低产田、1000万亩盐碱荒地淡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盐碱制约粮食生产问题,由科技部、中科院联合河北、山东、天津和辽宁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5年科技攻关,构建了种质创制-室内芽检-耐盐池鉴定-区域试验-品种审定-公司育繁推一体的作物耐盐品种选育与应用技术体系,筛选出可耐0.3%含盐量的“小偃60”冬小麦等品种;提出了基于有机质提升的微咸水安全灌溉技术体系和模式,灌溉咸水阈值由3g/L提高到5g/L;创立了微生物有机肥和咸水直灌耕层水盐调控技术体系,研发了系列盐碱地专用肥料;构建了政府引导、科技引领、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政产学研用”一体的示范机制体制,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培育出10个抗旱耐盐作物品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个;研发新型肥料产品23种,建立水溶肥和微生物肥等生产线7条,年生产能力50万吨;集成环渤海中低产田粮食增产增效技术模式12套、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3套、盐碱地低成本快速改良技术体系4套;制定了国家标准1项、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32套、企业标准7项;获授权专利87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软件登记14项;撰写咨询报告和建议3份;发表论文419篇,其中SCI和EI收录83篇;出版专著11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团队创新奖2项等;培养中青年研究骨干77人。以县域为单元,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建立79个5000亩以上现代化生产示范区,累计示范推广8016.7万亩,其中棉改粮547.1万亩、改良盐碱地290.2万亩。相关技术示范应用,使作物单产增加17.5%以上,氮磷等养分利用率提高5-29个百分点。项目实施5年间,累计增粮209.5亿斤,节本增效186.5亿元,节水43.5亿方。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中低产田改良事业的进步,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对我国环渤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中低产田改良、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都有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推动作用。验收专家组建议国家继续支持,打造“渤海粮仓”升级版,进一步推进环渤海区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