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发育所召开弘扬李振声精神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4.11.08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弘扬李振声精神座谈会在山东东营育种基地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传承李振声精神 抢占科技制高点”,会议通过交流、回顾李振声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呼吁青年科学家学习李振声先生在科研上认真执着、知行合一、胸怀家国的科学精神。遗传发育所领导班子、党委委员以及科学家代表、管理支撑骨干等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申倚敏主持。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作为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他育成“小偃”系列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先后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推动建设“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年近90岁时提出“滨海草带”战略构想,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遗传发育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邢雪荣在致辞中说,李振声非凡的科学成就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我们敬仰的楷模,此次座谈会旨在深入挖掘李振声的精神内涵,让他的家风故事、科学精神和科学故事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曹晓风在视频致辞中说,李振声是我国农业科学领域的一座灯塔,他的贡献不仅在于解决了一个个重大的农业难题,更在于他所展现出的伟大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他年轻时立志用小麦育种让中国老百姓吃饱饭,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特别是他在90岁高龄提出“滨海草带”战略构想,为我国盐碱地改良利用提出了新的方向,这种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让我们深感敬佩,他的坚持和执着激励着我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李振声的女儿李滨讲述了李振声的家风传承。她说父亲对自己的教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二是秉持孝道、心怀善良,对人一视同仁,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去对待;三是勤奋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的知识和力量有限,在工作生活中要不断向他人学习;四是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生活上不攀比,用过的物品尽可能再次利用。

李振声的大学校友、晚年伴侣钱曼懋在视频中讲述,李振声一生做事认真执着,深记前辈教导,注重学以致用,看重集体力量。1951年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后,在河北衡水进行牧草栽培期间结识了小麦育种专家庄巧生,深受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庄巧生居住在简陋的土房里,住的也是土炕,但屋里书桌、床铺总是收拾得整整齐齐。庄巧生说:“一室之不治,焉能治天下。”这句话也成为李振声自我要求的标准。

“渤海粮仓”首席科学家刘小京分享了李振声擘画“渤海粮仓”的经历。他说李振声谋划、部署和组织实施‘渤海粮仓’项目,展现出“国之大者”的胸怀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至今他仍然清楚记得,2010年春节到李振声家中汇报南皮站中低产田增粮的设想时,李振声挥毫泼墨为项目题名“渤海粮仓”。李振声经常说做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解剖麻雀。李振声先生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一直激励着他。

李振声的同事和学生张爱民、陈化榜、童依平、刘春光、郑琪、李宏伟等回顾了他的学术思想和科学家精神。他们强调,李振声是高瞻远瞩、知行合一的农业科学家,是我国小麦育种和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他常说科研问题的选择要从国情出发,力求落地,他善于从身边的一个数据、一件小事中发现问题,提出影响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策略。他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师,如兄如父、润物无声,他告诉学生做事要持之以恒,一个人一生能做的事情有限,目标必须明确集中。他乐观积极、严于律己,遇事从不抱怨,经常教导学生“大赢在德,小赢在智”。

遗传发育所李振声“滨海草带”青年突击队队长、正高级工程师王建林在会上说,青年突击队决不会辜负李先生的名字,一定把李振声精神发扬、传承下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盐碱地产能提升,奉献出自己的力量。青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青年研究员邓娴表示,突击队队员们将继续践行李振声的学术思想,传承他的科学精神,向国家做出回报。

遗传发育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傅向东总结时强调,李振声精神是遗传发育所的宝贵财富,从不同角度回顾和总结李振声精神,对提振研究所精神和士气,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未来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明确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李振声先生所说,在科学研究中,困难是前进的动力,也是创新的起点。面对未来的挑战,要有信心克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传承和发扬李振声精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