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一线的巾帼风采

发布时间:2015.03.11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如约而至。3月10日获悉,在河北省直妇工委2013~2014年度表彰先进活动中,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妇委会荣获河北省“省直先进妇委会”荣誉称号,植物抗逆生理与分子遗传研究组荣获河北省“省直‘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张玉铭副研究员荣获河北省“省直‘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女科技工作者是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十分活跃的科技力量。她们与男同胞一起并肩耕耘,播撒着汗水,拥有同样的广阔天地,拥有同样的科研平台,尽情施展着才华。实验室、试验站和农民的田间地头经常会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一组组科研数据、一篇篇科研论文、一项项科研成果都浸透了她们辛勤的汗水,凝聚着她们的聪明才智。这些荣誉是对她们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她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植物抗逆生理与分子遗传研究组在李霞研究员的带动下,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重要作物大豆等为材料,研究植物抗旱耐盐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重点是ABA信号转导、植物根系可塑性发育的调控机制以及大豆根瘤高效固氮的分子机制,为通过生物技术综合手段改良作物抗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已在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New Phytologist、Plant Journal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主持和参加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转基因专项和973等多个项目。

 

  张玉铭副研究员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综合管理的研究工作,围绕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机理、调控机制和高效利用技术以及农田养分循环的环境效应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华北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肥料施用过量、施肥方法不合理以及由此引起的面源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等问题,量化了农田生态系统土-水-气-生界面氮素过程通量,为制定养分高效利用、温室气体减排与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