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发育所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

发布时间:2018.05.25     

  519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成功举办。 

 

  本次公众科学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了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温室、动物实验中心等高端科研资源,并安排了精彩生动活泼的科普报告,设置了科普展台、科研成果科普视频播放厅、AR互动展品、研究所展览室、科普实验田等。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中小学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得到了新华社和《科学人》杂志社等媒体的关注。活动当日共接待来访人员700余人。 

    

  引人入胜的报告 

    

  以“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为主题,组织了三场科普报告,向公众展示了生物学领域研究前沿。 

 

  《神奇的基因剪刀》由张定波主讲,介绍了高彩霞研究员及其团队关于植物基因精准编辑技术的研发成果和基因编辑技术的重要性。 

 

  《显微镜下的生物学》由荆玉栋主讲,讲述了显微成像技术极大的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超分辨显微技术让显微镜突破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更让公众认识了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植物》的报告人焦雨铃研究员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用途,同时以穿插小问题的方式与在场听众尤其是小朋友们进行了积极互动,并设置了赠书环节,极大的带动了大家的热情。 

 

  科普报告《神奇的基因剪刀》 

    

  科普报告《显微镜下的生物学》 

 

  科普报告《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植物》 

    

  走进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开放了公用仪器平台、代谢组学平台,并请白洋研究组进行了《微生物主导世界》的科普报告,为大家讲述了与日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的故事。实验室主要是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植物科学发展的国际前沿,坚持顶层设计原则,从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出发,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以重要农作物和模式植物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地开展植物基因组学、植物分子生物学与作物分子育种领域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解析植物生长发育与复杂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与调控网络,挖掘重要基因资源,并应用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实践,培育并推广重要农作物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创新性贡献。 

 

  参观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翠敏研究组以科普小报告的形式展示了莱茵衣藻的科学史,通过小视频的互动,让大家对于藻类及叶绿体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了解到科学家们怎么发现了藻类的研究价值。实验室主要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以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模式植物研究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围绕基因组结构解析、基因组编辑、高产优质、养分高效利用、抗病耐逆、染色体工程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系统地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瞄准小麦等重要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国家目标和重大科学问题持续地开展研究。 

 

  参观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执恒研究员实验室重点介绍了神经生物学的相关实验方法和技术,包括冰冻切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蛋白质和RNA,蛋白质免疫印迹和体外细胞培养等。另外还介绍了模式动物小鼠的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建立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模型,以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等。 

 

  参观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入了解作物成长和参观实验动物 

    

  遗传发育所温室由夏季作物温室、冬季作物温室、模式植物培养室和人工气候室等四大功能区、8栋单体建筑组成,可全年模拟大多数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光、温、水、气等自然条件,为研究组开展实验植(作)物材料的繁育提供必要的人工生长环境。通过公众科学日的参观,公众进一步了解了温室的功能,了解到它如何为重大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苗圃区展示的是小麦的进化历史,小麦是由三种野生植物经过两次天然远缘杂交和九千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讲述了小麦之父李振声院士对于我国小麦发展的巨大贡献。参观人员对于小麦的起源、分类及进化表现跟书本上学习的染色体等知识进行结合,并详细了解了作物品种选育的过程、进展以及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获得最高科技奖的李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由衷的敬佩。 

    

  公众在苗圃区了解小麦的培育历程 

    

  遗传发育所动物实验中心。此次活动中动物实验中心特别设置活体实验小鼠、斑马鱼胚胎等供学生参观,并现场教授孩子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胚胎。提高了参观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已经成为展示中科院科技成果、普及科学知识的综合性窗口,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促进科技资源与教育资源的结合,在全国科普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参观动物实验中心 

    

  和老科技工作者互动交流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会,在遗传发育所党委和离退休工作办公室的倡导下与支持下,于20135月开始筹建,经中科院老科协批准,于2013913日正式成立。当时由11位热心科学普及教育的老科技人员所组成,目前分会会员已扩展到20多位。此次科普展板区,研究所专门设立老专家咨询台,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遗传发育所分会会员赵世民、景建康、王东江等老专家向来访公众介绍了转基因小球藻的高效生物反应器、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新型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防御素的开发应用前景等主题,并与来访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会员们利用专业特长发挥余热,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通过科普咨询、科普讲座等形式即可展示所积累的科技专长。 

 

  老科协的专家介绍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 

    

  通过这三场科普讲座及科研成果科普视频的观看、现场实地参观和AR互动体验等活动,遗传发育所传播了科学知识和最新科技成果,进一步弘扬了科学精神,展现科技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让社会更加了解我们遗传发育所;通过活动,更加激发了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特别是零距离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魅力,鼓励他们今后更加努力学习和钻研科学文化知识。 

 

  公众通过AR互动体验了解基因编辑技术 

 

  参观遗传发育所展览室 

    

  遗传发育所将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提升,运用高新科技技术提升科普的宣传水平,高度重视活动宣传工作,积极拓展媒体渠道,丰富宣传形式。促进推动“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树立所内良好的社会形象,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近科学,走近遗传发育所。 

 

  参观公众合影留念 

 

  志愿者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