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2017-10-10

  来源:央视网2017年10月08日 

[video:【新闻联播】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心系民生 五千万亩荒地变良田(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有一位80多岁的老科学家,这六年来,他和自己的团队,用行动践行着这种创新精神。为了完成总书记的嘱托,他们勇克难关,不断在农业科技领域创新,将5000万亩盐碱地,最终化作一片片良田。 

  今年86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李振声,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询问最新一代耐盐碱小麦的育种情况。为了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六年来,这位老人一心一意地在做一件事。

  2011年春节前,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探望李振声,当李振声拿出中国盐碱地改造的报告交给习近平时,习近平嘱托他一定要把研究成果落到实处,已到耄耋之年的李振声深受鼓舞。之后的六年里他选择了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把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六十个县的5000万亩盐碱地,作为了自己和团队攻克的项目。

  李振声为这五千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起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渤海粮仓”。他和科研团队自主创新,重点解决了土壤、育种、灌溉三大难题。2013年,这个事关2.6亿人口,1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重大农业科技工程,正式立项。也是在同一年,李振声第二次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汇报了这个项目的最新进展。

  为了落实好项目,科技部、中科院、地方政府联合出资4.3亿元,给李振声和他的团队巨大的支持。但在一些创新的技术推广时,却遭到许多农户的反对。

  为了能够说服农户,已经八十二岁的李振声奔波在田间地头,最终用实际的产量,换来了农户们的信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习总书记的嘱托,已经成为这位老科学家创新前行最大的动力。

  五年时间,渤海粮仓项目从小麦亩产600斤,增产到了每亩1000斤,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上,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现在,渤海粮仓增产60亿斤的一期目标,已经成为现实。

  不负嘱托,同李振声一样,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在创新驱动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心态,只争朝夕,探索未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提前一年,率先完成三大科学目标;贵州大山深处,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追踪到来自类星体的射电源;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以每秒12.5亿亿次的峰值,连续三年问鼎全球超算之冠。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科技工作者们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创造着新的奇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