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4日上午,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黄三角农高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同柱带领山东省科技厅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郝飞等与山东农业大学规划处处长米庆华、科长王彪一行到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三方就耐盐甜高粱等作物在东营农高区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及培育其它耐盐作物合作项目进行洽谈。
2014年至2016年,遗传发育所谢旗研究组承担了中科院STS项目,于山东省东营市进行耐盐高粱的筛选和培育工作。经过几年的耐盐筛选和鉴定,培育出多个耐盐甜高粱新品种。2018年春夏季在东营市示范推广新品种3000多亩,其耐盐效果明显,长势喜人。由此山东省东营市农高区与山农大相关部门来所深入对接下一步甜高粱在东营市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合作,三方在会上达成共识。
遗传发育所党委书记胥伟华首先从建所背景、人才队伍以及科研成果方面对研究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杨同柱对农高区的基本概况进行了介绍。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是2015年10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占地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东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2.35公里,盐碱化土地面积大。农高区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治理是其基本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杨主任对耐盐植物新品种的需求进行了说明,表达了对此前在东营市的耐盐甜高粱培育和试种效果的认可。希望在与遗传发育所的合作下能够充分利用农高区盐碱地,培育更多的耐盐新品种,在盐碱地的治理和利用方面作出示范。
遗传发育所谢旗研究员对甜高粱研发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农业部最新登记甜高粱品种在宁夏、新疆、盐城以及东营等盐碱地的种植培育情况,以及已见成效的成果。同时谢旗还代表其它研究室汇报了研究所耐盐大豆、杨树的筛选和鉴定工作。
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的委托下,学校规划处处长米庆华提出,山东农业大学将于2025年在东营建成可容纳约一万五千学生的科教实习基地,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希望与我所加强合作为国家提供充足的、更加专业的人力资源。
经过与会各方对合作项目的讨论,三方意见达成一致,会上当即成立盐碱地利用治理小组,便于对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工作进行下一步的指导和推进。
遗传发育所党委书记胥伟华、商务法务部部长刘春光、谢旗研究员及团队成员代表参与了会议。